English

结婚证份量重如山

2001-03-09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叶润霞 我有话说

长期以来,中国家庭一直有着“高稳定”的特点,但到了90年代,离婚、同居不婚者渐多,有人竟将离婚看成平常的事,结婚证书在他眼里离婚看成好像真的成了形式。

统计表明,北京每年有8万对恋人结婚,同时有1至2万对夫妻离婚。另外,还有的同居而不领结婚证书。这些无视婚姻严肃性的行为,与法治精神相悖,应当引起注意。

为了一套住房,许多人草草结婚或作假离婚

从1999年到2000年,悄然间,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离婚高潮,相对前几次离婚潮而言,这一次是悄无声息的——为了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许多人曾经草率结婚,今天福利分房到了末班车,又有人为了房子假离婚。

在一家银行工作现在快40岁的赵慧娟就是其中的一位,1985年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,当时正赶上老公单位分房,为了能要上这套房子,俩人认识不足3个月就登记结了婚。十几年来,性格都不太张扬的他们倒也相安无事。

转眼到了1999年,银行福利分房到了末班车,眼看着这次分房因丈夫有房而可能错失最后的机会,于是两口子想起个“妙招”——假离婚。

按照银行规定,只要两人离婚,离婚后赵慧娟便属于无房户,这样的话银行按照她现在的级别就得分她80平米,按照银行的规定再上浮10平米,就是90平米,这90平米可以按平价来计算,超标部分按市场价位计算,而且还可以用公积金贷款。小两口越算越觉得合适,当下决定,明天去离婚。

为了不让单位知道,赵慧娟一纸诉状把老公告上法庭,原因很简单———感情不合,法庭调解无效,离婚证书轻松到手,人不知鬼不觉,就连同办公室的最要好的同事都不知道。

现在,赵慧娟早已搬进银行分给她的建筑面积100多平米的新居内,当然老公是不能一同搬来的,怎么也得等过一段时间,大家都淡忘了这件事以后再说。

据赵慧娟介绍,在她们那个不满百人的单位里,为赶分房末班车离婚的大概有5、6位,占单位总离婚人数的一半以上。银行的一些同事对于这种为了得到住房而离婚的现象是知道的,但反映较麻木。他们说:不过是为了多得到一套房子,又是在规定允许范围内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事业单位存在这种现象,只不过没有人追究罢了。

实际上,这种为了骗取住房假离婚的做法是无视法律的行为,与欺诈何异?社会对此不该麻木,应设法治一治。

老年人同居不婚隐患多

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,老年人选择同居生活在北京已不是个别现象,其中的隐患值得警惕。

家住海淀的丧偶老人刘教授今年70多岁,孩子结婚之后自己单过,他不愿孤单地生活下去,就和另一个丧偶老人王大妈住在了一起,两个老人至今已经生活了两年多,但一直没办结婚证。两位老人分别有数量不小的存款和产权住房。刘教授认为,结婚势必影响各自孩子的继承权,如果同居不婚孩子们将来不会有麻烦,自己也有想要的晚年生活。

楚老师和绘图师李阿姨退休后认识,两人也是同居不婚,理由是双方的孩子都不同意这桩婚姻。

北京大学人口学研究所陈功博士从人口学的角度,做出了如下分析:造成这种状况原因很多,如人口老龄化、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、大城市生活的‘匿名状态’使人们的隐私权得以保护、社会压力也比较小等等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婚姻家庭研究学者王振宇认为,老年人同居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,不受法律保护,而且老年人同居对子女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。子女即使采取默认的态度,实际上对父母的同居对象也是排斥的,一旦有了利益冲突,矛盾的爆发会很激烈,甚至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。此外,同居对老年人有心理影响,他们害怕被人知道,就会与社会有不同程度的疏远,一旦关系破裂,他们会面临更大的心理伤害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则认为,老年人做出这样的选择,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与自身需求中做了一个妥协。

年轻人同居女孩易受伤害

小杨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回到陕西老家去,而是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做编辑,从1998年起就与男友住在一起,对外还是称对方为“我朋友”,小杨刻苦读书,希望自己能考上研究生,最终能在北京站稳脚跟。一晃两年多了,彼此之间早已没了新鲜感,俨然已是老夫老妻,难免有磕磕碰碰时候,每到这时,小杨就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了,总觉得有一天“老公”会抛弃她另觅新欢。

像小杨这样的同居者大多认为自己的同居属于“试婚”性质。但是,“试”而不婚是普遍的结局。正如某些同居者所说:“我既然能喝到免费的牛奶,干嘛还要养奶牛?”一位坚决离弃女友的同居男人这样替自己辩护说:“本来就是试试看嘛。就像你到商店试鞋,不能试哪双买哪双,要试到合适的才买。”他还补充说:“女友毫无新鲜感和刺激性了,娶她做妻子岂不糟蹋了我的新婚之夜?”

至于那些纯粹是为了满足暂时性欲望而同居的男女,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,其同居关系破裂得更快。在这种事件中,受伤害的往往是女青年。

结婚证书不能轻视

“好女不嫁二夫”似乎已经成为某些人心目中的老古董,结婚证书在这些人中间失去了光彩。然而结婚证书所代表的婚姻应该包括的爱、责任、社会伦理道德、社会基本结构、价值观,恐怕不会因一句“我喜欢”、“我愿意”或“个人权利,别人管不着”而远去。婚姻关系至少关系到两个人,是一种小群体关系。你真的了解对方如同自己吗,还是自己认为如此?你即便没有顾虑,你真的对于对方的顾虑和想法一清二楚吗?你怎么能肯定别人和你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会受伤害呢?

文明社会同时又是法制社会。每个人只有守法才会受到法律保护。因此,未婚男女组成家庭,必须遵守《婚姻法》。结婚证书是法律文书,谁都不能轻视。

(文中姓名为化名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